公司动态分类
科普

北京春季的野花里面有不少名字比较怪异,但又特别形象的,有些听着就很雅致,比如夏至草、点地梅,但有些就透着点儿接地气的土,比如我们今天要聊到的蚂蚱腿子、雀儿舌头,这些小野花名字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?

蚂蚱腿子

Myripnois dioica

科普(图1)

蚂蚱腿子花期为4月。它又名万花木,属于菊科蚂蚱腿子属的植物,在中国分布地区并不广,主要位于华北、东北等地。而听到蚂蚱腿子这植物的名字很容易联想到蚂蚱,这是源于这类植物的枝干上分枝比较的奇特,就好像蚂蚱的腿,所以也就有了蚂蚱腿子的名称。它在华北地区是属于常见的灌木类植物,跟玉兰一样是先开花再长叶,种子跟蒲公英的种子很相似,像一把降落伞。


在华北地区这种植物属于饲料类的植物,给牛马类这些动物吃的,并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。大部分的菊科植物都是草本类植物,但蚂蚱腿子是北京地区唯一的野生木本菊科植物,所以有时候大家见到它,很难把它跟菊科类的植物联系起来。

雀儿舌头

Leptopus chinensis

科普(图2)

说起这个植物的名称,也和刚给大家介绍的蚂蚱腿子一样有一个动物的名字,雀儿舌头这个形象的名字来自于它的叶子和麻雀的舌头一样。它是一种大戟科矮小的灌木,植株并不是很高,花期正是4月左右的春天,花也很小而且是淡绿色,这个颜色的花也不很显眼,所以不仔细观察,根本无从发现。找它的花是个功夫活儿,需要仔细观察它的叶片下面,在叶腋下长出的像“小铃铛”一样的淡绿色小花。


在《常见树木》一书中介绍说,这种大戟科植物有毒,牛羊等牲畜又都是食草类动物,很容易放牧的时候误食雀儿舌头,所以农村有养牲畜的农民朋友对这种植物都很注意,生怕牛羊误食哔咔PICACG漫画。

乳浆大戟(猫眼草)

Euphorbia esula

科普(图3)

乳浆大戟,又名猫眼草,大戟科大戟属植物。因为把它的茎折断后能流出白色乳浆,也称“乳浆草”。因为乳浆大戟的乳白色汁液有毒性,不能误食。对人体皮肤有很强的刺激性,接触后会导致皮肤变红发炎。


乳浆大戟这个名称,在古代本草书籍中未能查到,但查到了大戟科的“科长”“大戟”。《神农本草经》提到:“大戟,味苦,寒。”“一名邛钜哔咔PICACG漫画。”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为大戟释名时说:“其根辛苦,戟人咽喉,故名。”历代本草著作所载大戟,品种不止一种,大多数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。所以很有可能古人已经发现了乳浆大戟,只是古人分类不如现代科学细致,没有使用这个名字罢了。

牻牛儿苗

Erodium stephanianum

科普(图4)

牻牛儿苗是中国本土植物,它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,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华北、东北、西北、四川西北和西藏都有分布,现在它的踪迹也遍布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、日本、蒙古、哈萨克斯坦、中亚各国、阿富汗和克什米尔地区、尼泊尔。它喜欢生于干山坡、农田边、沙质河滩地和草原凹地等处。

科普


明初的《救荒本草》最早收载牻牛儿苗:“牻牛儿苗,又名斗牛儿苗。生田野中。就地拖秧而生,茎蔓细弱,其茎红紫色。叶似园荽叶,瘦细而稀疎。开五瓣小紫花,结青蓇葖儿,上有一嘴甚尖锐,如细锥子状,小儿取以为逗戏。叶味微苦。救饥:采叶煠(同“炸”)熟,换水浸去苦味,淘净,油盐调食。”


关于牻牛儿苗名字的由来,未见到相关记载,从“牻牛儿苗”的字面意思,可解释为“一种为黑白杂色的牛喜食幼苗的植物”(《说文解字》对“牻”的解释是“白黑杂毛牛”)。牻牛儿苗可作为救荒食物,牛吃理论上也没有问题(但却未见到将牻牛儿苗作为牧草的报道),可名字中特别强调“牻牛”就让人难以理解了,难道黑白杂色的牛因与别的牛颜色不一样,它的口味也特殊了吗?别的颜色的牛不吃,只有它吃?


科普(图6)

如果这种字面理解不能成立,也许可从它的别名“斗牛儿苗”上再找找线索。从《救荒本草》书中记述的小儿取其果实“逗戏”的情况看,很类似于农村儿童玩的“斗牛儿”游戏(据说是用狗尾草做成牛身,用牻牛儿苗的尖喙状果实做成牛角,相互冲撞如斗牛。),所以“牻牛儿苗”的名字也可能只是与它的果实像牛角而已。


牻牛儿苗的种子很有特点,有自动往土里钻的本事。牻牛儿苗的果实有个像长嘴鸟那样的长嘴,长嘴中部有个中轴柱,果实成熟后5粒种子由柱基向柱端翻卷,连接种子与柱端的部分会卷曲成螺旋状。种子落地后螺旋部分会随着空气、地面的干湿变化而旋转扭紧或松开,于是种子就像钻头一样地旋入土中,进而生根发芽。这也是牻牛儿苗为适应干旱环境而进行的神奇进化吧。

文字、摄影:郑 洋

排版:孙 凯

科普(图7)



哔咔PICACG漫画
{Copyright © 2022-2026 哔咔PICACG漫画 版权所有 |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