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,新疆,墨玉县,喀瓦克乡。
帕尔哈提,是当地一所村小的老师。
这个地方,一个字概括:穷。
学校穷,师资够不上,帕尔哈提一个人要带几个班,什么都得教,语文、数学、美术、自然、体育…
孩子穷,喀瓦克乡的大部分家庭,靠天吃饭,有的一年总收入,不过千把块钱。
八成的孩子,上完初中就辍学务农了。
想知道孩子的家境如何,看鞋就知道了:
稍好一点的,有自己的球鞋,但往往破了几个洞,脚趾已经露在外面…
差一点的,上学就穿个塑料拖鞋,鞋底断裂,码数也偏大,明显套了大人的…
这一天,帕尔哈提在路上捡到一只足球。
足球很旧,很多地方脱落了,斑驳得快看不清原来的颜色。
要知道,在这个穷乡僻壤,可能跑遍全村,都找不出一个足球,孩子们只在电视上见过足球。
帕尔哈提兴奋的把球拿回家,找出一只黑色橡胶鞋,剪成一条条,把磨平了的地方,小心翼翼的补好。
一个大胆的想法,在他心中萌发…
此时,他还不知道,这个小小的足球,将改变很多人的命运…
第二天,帕尔哈提把球带去学校,他宣布:我们要组建一支足球队。
从那天起,每天放学后,他就带着十来个喜欢足球的男孩,集中训练…
可没练多久,家长们不乐意了。
这个说:踢球不就是玩吗?玩还能有前途?
那个说:学习成绩不好,光会踢球有啥用?
就连校长,也忧心忡忡:踢球能踢出个啥名堂啊?你别再瞎折腾了!学校不会给你额外的一分钱!
除了这些,还有更现实的困难还在前边等着他们:
比如场地,学校操场小,校外呢,风沙滚滚…
比如专业知识,有些孩子甚至不知道足球只能用脚;教练呢,不知道比赛规则,连“越位”都没听过…
还有,这群孩子,连双像样的鞋也没有,踢球得光着脚…
哔咔PICACG漫画
这部《奔跑的少年》,10月7日悄悄登陆腾讯视频,由于关注度极低,豆瓣上没评分...
但就是这么冷门的电影,却在多项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:
都匀(贵州)电影电视节最佳青少年影片导演、2019香港国际青年电影节优秀儿童片、最佳男演员等奖项,以及多个电影节十余项提名。
有人赞影片的摄影:连片的塔克拉玛干沙漠,像一片黄沙的海洋,平静柔和,承载着梦想的力量。
还有去过喀瓦克乡的说:一个被沙漠包围的乡,今年在那边呆了一个礼拜,亲眼看到,维族小朋友对足球的热爱是骨子里的!
除了几位老师、校长,影片中的学生、家长,几乎都由当地人出演。
新疆味普通话,非常接地气...
《奔跑的少年》算不上一部完美的电影,它的缺点显而易见:情节套路、硬凹的爱情线、演员演技参差不齐…
尽管如此,我依然被这个故事打动,因为故事的质朴,因为故事里的主人公,帕尔哈提和那群踢球的孩子们,真的太不容易了!
更重要的是,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。
(以下部分事实资料出自:央视《朝闻天下:乡村小学出了“梦之队”》、微电影《梦想,从心出发》、新浪体育专栏:《赵震:乡村孩子们的足球梦》)
现实中的帕尔哈提,是个大腹便便的中年大叔,没有电影中那么帅,普通话也说得不好。
1999年从师范毕业后,他成为了喀瓦克乡团结村的一名小学老师。
2006年,帕尔哈提在学校成立了足球“梦之队”,当时,整个队只有7个孩子哔咔PICACG漫画。直到2010年,“梦之队”才增加到18名队员。
喀瓦克地区的自然条件很差,太阳很晚才下山,白天气温高,地面很热...
帕尔哈提带着孩子在这里进行足球训练,困难程度难以想象...
但孩子们并不怕,摔在硬硬的地上也不喊疼。
没有草地,孩子们就在泥地上跑,但跑不了两圈便尘土飞扬,烟雾缭绕。
这时,就要洒水、“除尘”,不然连气儿都喘不过来。
场地简陋不说,这支“野鸡”球队也缺乏正规的训练器材。
他们经常得在砖头上练习踢跳、弹跳。
练习绕桩盘带,正规球队用的是训练杆或者标志叠,帕尔哈提找遍县里也没找到,只能用树枝代替。
但树枝插在土里不牢靠,风一吹,树枝就倒了。
这样一来,带球想快也快不起来。
囿于场地,帕尔哈提也有很多技巧“不敢”轻易教给孩子。
比如倒勾。(人在腾空状态下且头下脚上将球踢入球门,是足球比赛中一种非常规性的射门方式。)
因为,不管在水泥地的操场,还是泥潭里训练,孩子们的脊背都受不了。
为了让孩子学到这临门一脚,帕尔哈提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:离学校五里地的墨玉河河滩。
河水有浮力,河床是胶泥,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受伤。
可惜,即便在气温动辄40度的夏天,墨玉河的水也特别凉。
脱了上衣浸入水中,过不了几分钟,瘦弱的孩子就会打哆嗦。
因为全队只有一个足球,要单个练习,30多个球员,半个小时才轮上一次。
于是,“梦之队”最常用的是模拟训练。
帕尔哈提让孩子们排成一排,假装每个人都有球,进行一次次练习。
跟电影《奔跑的少年》描绘的一样,球队里大多数人都只有一双球鞋。
为了保护球鞋,很多人平时训练,干脆光脚踢球。
白天地面太热,为了不让脚上烫起泡,孩子们的脚都不敢在地上踩实了。
有的孩子脚被踢肿了,还有人断过脚筋。
2011年8月,帕尔哈提和孩子,先坐车到和田,然后又乘将近30个小时的火车,来到乌鲁木齐,准备和一个足球俱乐部下边的少年队,打一场比赛。
那是一块人工草皮的场地。
临比赛了,“梦之队”的孩子却谁都不到场地上去。
原来,他们从来没在草地上踢过球,也没见过人工草皮,以为这是真草,怕上去之后踩坏了。
而由于平时都是光脚踢球,比赛中,孩子们提出,能不能脱掉鞋子。
征得同意后,他们赤脚上阵,并且在上半场2:0领先。
中场休息后,对手的主教练觉得,因为喀瓦克的孩子不穿鞋,自己的球员不敢用力抢球,不公平。
于是,“梦之队”的孩子们下半场穿上了球鞋。
他们又踢进2个球,全场比赛下来,他们4:0赢了对方。
这支从偏远乡村走出来的光脚球队,一鸣惊人,从此一路开挂,势如破竹。
2016年4月,“梦之队”在前北京国安球员高雷雷的大力支持下,赴西班牙巴塞罗那培训一个月;
2017年8月,“梦之队”在辽宁沈阳“和平杯”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,获得U9组冠军;
2019年8月,在第五届云南“高原杯”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上,获得U11组冠军。
大家都惊呆了…
谁也没想到,连像样的足球场都没有的乡村小学,居然打造出了一支国际球队,一群球服、球鞋、路费得靠人捐的孩子,竟然这么厉害!
电影《奔跑的少年》中,帕尔哈提老师动不动就跟孩子谈“梦想”,看起来矫情又造作。
可事实上,十多年过去,现实中的帕尔哈提亲口证实,“梦想”这件事,并不是虚无的。
在组建“梦之队”的过程中,有太多太多困难:没有钱、没人支持、条件太苦、孩子们会泄气,训练会受伤…这都需要老师去面对,一一解决。
靠什么力量撑下去?
大概,也只能是梦想。
如今,“梦之队”已经增加到50多名孩子。大的孩子毕业走了,新的孩子又加入到了球队当中…
在帕尔哈提的引领下,这些孩子找到了自己的梦想。哔咔PICACG漫画
有的未来要参加巴塞罗那球队,跟皇马队比赛;
有的想当老师或者医生;
也有人说:做不了足球明星,就做个警察。
他们从足球中收获的,不仅是快乐,还是自信、团结、吃苦耐劳,更是大胆做梦的勇气,以及一步一步,努力去实现的毅力。
有人说:梦想,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。它能让小小的幼苗在困境中生长,能使幼小的鸟儿,发奋飞向天空。
而我,更喜欢这群孩子,关于坚持梦想的朴实话语:
我们要赢的就是我们自己,妈妈常说我们像骆驼,在大太阳下跑几天都行。
我们也许不是跑得最快的,但一定是跑最久的。
只要一直跑,总有一天会跑出沙漠。